固定映射地址是一组特殊的编译时确定的地址,它们与物理地址不一定具有减 __START_KERNEL_map
的线性映射关系。每一个固定映射的地址都会映射到一个内存页,内核会像指针一样使用它们,但是绝不会修改它们的地址。这是这种地址的主要特点。就像注释所说的那样,“在编译期就获得一个常量地址,只有在引导阶段才会被设定上物理地址。”你在本书的前面部分可以看到,我们已经设定了 level2_fixmap_pgt
:
NEXT_PAGE(level2_fixmap_pgt)
.fill 506,8,0
.quad level1_fixmap_pgt - __START_KERNEL_map + _PAGE_TABLE
.fill 5,8,0
NEXT_PAGE(level1_fixmap_pgt)
.fill 512,8,0
就像我们看到的, level2_fixmap_pgt
紧挨着 level2_kernel_pgt
保存了内核的 code+data+bss 段。每一个固定映射的地址都由一个整数下标表示,这些整数下标在 arch/x86/include/asm/fixmap.h 的 fixed_addresses
枚举类型中定义。比如,它包含了VSYSCALL_PAGE
的入口 - 如果合法的 vsyscall 页模拟机制被开启,或是启用了本地 apic 的 FIX_APIC_BASE
选项等等。在虚拟内存中,固定映射区域被放置在模块区域中:
+-----------+-----------------+---------------+------------------+
| | | | |
|kernel text| kernel | | vsyscalls |
| mapping | text | Modules | fix-mapped |
|from phys 0| data | | addresses |
| | | | |
+-----------+-----------------+---------------+------------------+
__START_KERNEL_map __START_KERNEL MODULES_VADDR 0xffffffffffffffff
基虚拟地址和固定映射区域的尺寸使用以下两个宏表示:
#define FIXADDR_SIZE (__end_of_permanent_fixed_addresses << PAGE_SHIFT)
#define FIXADDR_START (FIXADDR_TOP - FIXADDR_SIZE)
在这里 __end_of_permanent_fixed_addresses
是 fixed_addresses
枚举中的一个元素,如我上文所说:每一个固定映射地址都由一个定义在 fixed_addresses
中的整数下标表示。PAGE_SHIFT
决定了页的大小。比如,我们可以使用 1 << PAGE_SHIFT
来获取一页的大小。在我们的场景下需要获取固定映射区域的尺寸,而不仅仅是一页的大小,这就是我们使用 __end_of_permanent_fixed_addresses
来获取固定映射区域尺寸的原因。在我的系统中这个值可能略大于 536
KB。在你的系统上这个值可能会不同,因为这个值取决于固定映射地址的数目,而这个数目又取决于内核的配置。
The second FIXADDR_START
macro just substracts fix-mapped area size from the last address of the fix-mapped area to get its base virtual address. FIXADDR_TOP
is a rounded up address from the base address of the vsyscall space: 第二个 FIXADDR_START
宏只是从固定映射区域的末地址减去了固定映射区域的尺寸,这样就可以获得它的基虚拟地址。 FIXADDR_TOP
是一个从 vsyscall 空间的基址取整产生的地址:
#define FIXADDR_TOP (round_up(VSYSCALL_ADDR + PAGE_SIZE, 1<<PMD_SHIFT) - PAGE_SIZE)
fixed_addresses
枚举量被 fix_to_virt
函数用做下标用于获取虚拟地址。这个函数的实现很简单:
static __always_inline unsigned long fix_to_virt(const unsigned int idx)
{
BUILD_BUG_ON(idx >= __end_of_fixed_addresses);
return __fix_to_virt(idx);
}
首先它调用 BUILD_BUG_ON
宏检查了给定的 fixed_addresses
枚举量不大于等于 __end_of_fixed_addresses
,然后返回了 __fix_to_virt
宏的运算结果:
#define __fix_to_virt(x) (FIXADDR_TOP - ((x) << PAGE_SHIFT))
在这里我们用 PAGE_SHIFT
左移了给定的固定映射地址下标,就像我上文所述它决定了页的地址,然后将 FIXADDR_TOP
减去这个值,FIXADDR_TOP
是固定映射区域的最高地址。以下是从虚拟地址获取对应固定映射地址的转换函数:
static inline unsigned long virt_to_fix(const unsigned long vaddr)
{
BUG_ON(vaddr >= FIXADDR_TOP || vaddr < FIXADDR_START);
return __virt_to_fix(vaddr);
}
virt_to_fix
以虚拟地址为参数,检查了这个地址是否位于 FIXADDR_START
和 FIXADDR_TOP
之间,然后调用 __virt_to_fix
,这个宏实现如下:
#define __virt_to_fix(x) ((FIXADDR_TOP - ((x)&PAGE_MASK)) >> PAGE_SHIFT)
一个 PFN 是一块页大小物理内存的下标。一个物理地址的 PFN 可以简单地定义为 (page_phys_addr >> PAGE_SHIFT);
__virt_to_fix
会清空给定地址的前 12 位,然后用固定映射区域的末地址(FIXADDR_TOP
)减去它并右移 PAGE_SHIFT
即 12 位。让我们来解释它的工作原理。就像我已经写的那样,这个宏会使用 x & PAGE_MASK
来清空前 12 位。然后我们用 FIXADDR_TOP
减去它,就会得到 FIXADDR_TOP
的后 12 位。我们知道虚拟地址的前 12 位代表这个页的偏移量,当我们右移 PAGE_SHIFT
后就会得到 Page frame number
,即虚拟地址的所有位,包括最开始的 12 个偏移位。固定映射地址在内核中多处使用。 IDT
描述符保存在这里,英特尔可信赖执行技术 UUID 储存在固定映射区域,以 FIX_TBOOT_BASE
下标开始。另外, Xen 引导映射等也储存在这个区域。我们已经在内核初始化的第五部分看到了一部分关于固定映射地址的知识。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什么是 ioremap
,看看它是怎样实现的,与固定映射地址又有什么关系呢?
内核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内存管理原语。现在我们将要接触 I/O 内存
。每一个设备都通过读写它的寄存器来控制。比如,驱动可以通过向它的寄存器中写来打开或关闭设备,也可以通过读它的寄存器来获取设备状态。除了寄存器之外,许多设备都拥有一块可供驱动读写的缓冲区。如我们所知,现在有两种方法来访问设备的寄存器和数据缓冲区:
第一种情况,设备的所有控制寄存器都具有一个输入输出端口号。该设备的驱动可以用 in
和 out
指令来从端口中读写。你可以通过访问 /proc/ioports
来获取设备当前的 I/O 端口号。
$ cat /proc/ioports
0000-0cf7 : PCI Bus 0000:00
0000-001f : dma1
0020-0021 : pic1
0040-0043 : timer0
0050-0053 : timer1
0060-0060 : keyboard
0064-0064 : keyboard
0070-0077 : rtc0
0080-008f : dma page reg
00a0-00a1 : pic2
00c0-00df : dma2
00f0-00ff : fpu
00f0-00f0 : PNP0C04:00
03c0-03df : vesafb
03f8-03ff : serial
04d0-04d1 : pnp 00:06
0800-087f : pnp 00:01
0a00-0a0f : pnp 00:04
0a20-0a2f : pnp 00:04
0a30-0a3f : pnp 00:04
0cf8-0cff : PCI conf1
0d00-ffff : PCI Bus 0000:00
...
...
...
/proc/ioports
提供了驱动使用 I/O 端口的内存区域地址。所有的这些内存区域,比如 0000-0cf7
,都是使用 include/linux/ioport.h 头文件中的 request_region
来声明的。实际上 request_region
是一个宏,它的定义如下:
#define request_region(start,n,name) __request_region(&ioport_resource, (start), (n), (name), 0)
正如我们所看见的,它有三个参数:
start
- 区域的起点;n
- 区域的长度;name
- 区域需求者的名字。request_region
分配 I/O 端口区域。通常在 request_region
之前会调用 check_region
来检查传入的地址区间是否可用,然后 release_region
会释放这个内存区域。request_region
返回指向 resource
结构体的指针。 resource
结构体是对系统资源的树状子集的抽象。我们已经在内核初始化的第五部分见到过它了,它的定义是这样的:
struct resource {
resource_size_t start;
resource_size_t end;
const char *name;
unsigned long flags;
struct resource *parent, *sibling, *child;
};
它包含起止地址、名字等等。每一个 resource
结构体包含一个指向 parent
、slibling
和 child
资源的指针。它有父节点和子节点,这就意味着每一个资源的子集都有一个根节点。比如,对 I/O 端口来说有一个 ioport_resource
结构体:
struct resource ioport_resource = {
.name = "PCI IO",
.start = 0,
.end = IO_SPACE_LIMIT,
.flags = IORESOURCE_IO,
};
EXPORT_SYMBOL(ioport_resource);
或者对 iomem
来说,有一个 iomem_resource
结构体:
struct resource iomem_resource = {
.name = "PCI mem",
.start = 0,
.end = -1,
.flags = IORESOURCE_MEM,
};
就像我所写的,request_region
用于注册 I/O 端口区域,这个宏用于内核中的许多地方。比如让我们来看看 drivers/char/rtc.c。这个源文件提供了内核中的实时时钟接口。与其他内核模块一样, rtc
模块包含一个 module_init
定义:
module_init(rtc_init);
在这里 rtc_init
是 rtc
模块的初始化函数。这个函数也定义在 rtc.c
文件中。在 rtc_init
函数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对 rtc_request_region
函数的调用,实际上这是 request_region
的包装:
r = rtc_request_region(RTC_IO_EXTENT);
rtc_request_region
中调用了:
r = request_region(RTC_PORT(0), size, "rtc");
在这里 RTC_TO_EXTENT
是一个内存区域的尺寸,在这里是 0x8
, "rtc"
是区域的名字,RTC_PORT
是:
#define RTC_PORT(x) (0x70 + (x))
所以使用 request_region(RTC_PORT(0), size, "rtc")
我们注册了一个内存区域, 以 0x70
开始,大小为 0x8
。 让我们看看 /proc/ioports
:
~$ sudo cat /proc/ioports | grep rtc
0070-0077 : rtc0
看,我们可以获取了它的信息。这就是端口。第二种途径是使用 I/O 内存。就像我上面写的,这是将设备的控制寄存器和内存映射到内存地址空间中。I/O 内存是一组由设备通过总线提供给 CPU 的相邻的地址。所有的 I/O 映射地址都不能由内核直接访问。有一个 ioremap
函数用来将总线上的物理地址转化为内核的虚拟地址,或者说,ioremap
映射了 I/O 物理地址来让他们能够在内核中使用。这个函数有两个参数:
I/O 内存映射 API 提供了用来检查、请求与释放内存区域的函数,就像 I/O 端口 API 一样。这里有三个函数:
request_mem_region
release_mem_region
check_mem_region
~$ sudo cat /proc/iomem
...
...
...
be826000-be82cfff : ACPI Non-volatile Storage
be82d000-bf744fff : System RAM
bf745000-bfff4fff : reserved
bfff5000-dc041fff : System RAM
dc042000-dc0d2fff : reserved
dc0d3000-dc138fff : System RAM
dc139000-dc27dfff : ACPI Non-volatile Storage
dc27e000-deffefff : reserved
defff000-deffffff : System RAM
df000000-dfffffff : RAM buffer
e0000000-feafffff : PCI Bus 0000:00
e0000000-efffffff : PCI Bus 0000:01
e0000000-efffffff : 0000:01:00.0
f7c00000-f7cfffff : PCI Bus 0000:06
f7c00000-f7c0ffff : 0000:06:00.0
f7c10000-f7c101ff : 0000:06:00.0
f7c10000-f7c101ff : ahci
f7d00000-f7dfffff : PCI Bus 0000:03
f7d00000-f7d3ffff : 0000:03:00.0
f7d00000-f7d3ffff : alx
...
...
...
这些地址中的一部分源于对 e820_reserve_resources
函数的调用。我们可以在 arch/x86/kernel/setup.c 中找到对这个函数的调用,这个函数本身定义在 arch/x86/kernel/e820.c 中。这个函数遍历了 e820 的映射然后将内存区域插入了根 iomen
结构体中。所有具有以下类型的 e820
内存区域都会被插入到 iomem
结构体中:
static inline const char *e820_type_to_string(int e820_type)
{
switch (e820_type) {
case E820_RESERVED_KERN:
case E820_RAM: return "System RAM";
case E820_ACPI: return "ACPI Tables";
case E820_NVS: return "ACPI Non-volatile Storage";
case E820_UNUSABLE: return "Unusable memory";
default: return "reserved";
}
}
我们可以在 /proc/iomem
中看到它们。
现在让我们尝试着理解 ioremap
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已经了解了一部分 ioremap
的知识,我们在内核初始化的第五部分见过它。如果你读了那个章节,你就会记得 arch/x86/mm/ioremap.c 文件中对 early_ioremap_init
函数的调用。对 ioremap
的初始化分为两个部分:有一部分在我们正常使用 ioremap
之前,但是要首先进行 vmalloc
的初始化并调用 paging_init
才能进行正常的 ioremap
调用。我们现在还不了解 vmalloc
的知识,先看看第一部分的初始化。首先 early_ioremap_init
会检查固定映射是否与页中部目录对齐:
BUILD_BUG_ON((fix_to_virt(0) + PAGE_SIZE) & ((1 << PMD_SHIFT) - 1));
更多关于 BUILD_BUG_ON
的内容你可以在内核初始化的第一部分看到。如果给定的表达式为真,BUILD_BUG_ON
宏就会抛出一个编译时错误。在检查后的下一步,我们可以看到对 early_ioremap_setup
函数的调用,这个函数定义在 mm/early_ioremap.c 文件中。这个函数代表了对 ioremap
的大体初始化。early_ioremap_setup
函数用初期固定映射的地址填充了 slot_virt
数组。所有初期固定映射地址在内存中都在 __end_of_permanent_fixed_addresses
后面,它们从 FIX_BITMAP_BEGIN
开始,到 FIX_BITMAP_END
结束。实际上初期 ioremap
会使用 512
个临时引导时映射:
#define NR_FIX_BTMAPS 64
#define FIX_BTMAPS_SLOTS 8
#define TOTAL_FIX_BTMAPS (NR_FIX_BTMAPS * FIX_BTMAPS_SLOTS)
early_ioremap_setup
如下:
void __init early_ioremap_setup(void)
{
int i;
for (i = 0; i < FIX_BTMAPS_SLOTS; i++)
if (WARN_ON(prev_map[i]))
break;
for (i = 0; i < FIX_BTMAPS_SLOTS; i++)
slot_virt[i] = __fix_to_virt(FIX_BTMAP_BEGIN - NR_FIX_BTMAPS*i);
}
slot_virt
和其他数组定义在同一个源文件中:
static void __iomem *prev_map[FIX_BTMAPS_SLOTS] __initdata;
static unsigned long prev_size[FIX_BTMAPS_SLOTS] __initdata;
static unsigned long slot_virt[FIX_BTMAPS_SLOTS] __initdata;
slot_virt
包含了固定映射区域的虚拟地址,prev_map
数组包含了初期 ioremap
区域的地址。注意我在上文中提到的:实际上初期 ioremap 会使用 512 个临时引导时映射
,同时你可以看到所有的数组都使用 __initdata
定义,这意味着这些内存都会在内核初始化结束后释放掉。在 early_ioremap_setup
结束后,我们获得了页中部目录,以 early_ioremap_pmd
函数开始的早期 ioremap
,early_ioremap_pmd
函数只能获得内存全局目录以及为给定地址计算页中部目录:
static inline pmd_t * __init early_ioremap_pmd(unsigned long addr)
{
pgd_t *base = __va(read_cr3());
pgd_t *pgd = &base[pgd_index(addr)];
pud_t *pud = pud_offset(pgd, addr);
pmd_t *pmd = pmd_offset(pud, addr);
return pmd;
}
之后我们用 0 填充 bm_pte
(早期 ioremap
页表入口),然后调用 pmd_populate_kernel
函数:
pmd = early_ioremap_pmd(fix_to_virt(FIX_BTMAP_BEGIN));
memset(bm_pte, 0, sizeof(bm_pte));
pmd_populate_kernel(&init_mm, pmd, bm_pte);
pmd_populate_kernel
函数有三个参数:
init_mm
- init
进程的内存描述符 (你可以在前文中看到);pmd
- ioremap
固定映射开始处的页中部目录;bm_pte
- 初期 ioremap
页表入口数组定义为:static pte_t bm_pte[PAGE_SIZE/sizeof(pte_t)] __page_aligned_bss;
pmd_popularte_kernel
函数定义在 arch/x86/include/asm/pgalloc.h 中。它会用给定的页表入口(bm_pte
)生成给定页中部目录(pmd
):
static inline void pmd_populate_kernel(struct mm_struct *mm,
pmd_t *pmd, pte_t *pte)
{
paravirt_alloc_pte(mm, __pa(pte) >> PAGE_SHIFT);
set_pmd(pmd, __pmd(__pa(pte) | _PAGE_TABLE));
}
set_pmd
声明如下:
#define set_pmd(pmdp, pmd) native_set_pmd(pmdp, pmd)
native_set_pmd
声明如下:
static inline void native_set_pmd(pmd_t *pmdp, pmd_t pmd)
{
*pmdp = pmd;
}
到这里 初期 ioremap
就可以使用了。在 early_ioremap_init
函数中有许多检查,但是都不重要,总之 ioremap
的初始化结束了。
初期 ioremap
初始化完成后,我们就能使用它了。它提供了两个函数:
用于从 IO 物理地址 映射/解除映射 到虚拟地址。这俩函数都依赖于 CONFIG_MMU
编译配置选项。内存管理单元是内存管理的一种特殊块。这种块的主要用途是将物理地址转换为虚拟地址。技术上看内存管理单元可以从 cr3
控制寄存器中获取高等级页表地址(pgd
)。如果 CONFIG_MMU
选项被设为 n
,early_ioremap
就会直接返回物理地址,而 early_iounmap
就会什么都不做。另一方面,如果设为 y
,early_ioremap
就会调用 __early_ioremap
,它有三个参数:
phys_addr
- 要映射到虚拟地址上的 I/O 内存区域的基物理地址;size
- I/O 内存区域的尺寸;prot
- 页表入口位。在 __early_ioremap
中我们首先遍历了所有初期 ioremap
固定映射槽并检查 prev_map
数组中第一个空闲元素,然后将这个值存在了 slot
变量中,另外设置了尺寸:
slot = -1;
for (i = 0; i < FIX_BTMAPS_SLOTS; i++) {
if (!prev_map[i]) {
slot = i;
break;
}
}
...
...
...
prev_size[slot] = size;
last_addr = phys_addr + size - 1;
在下一步中我们会看到以下代码:
offset = phys_addr & ~PAGE_MASK;
phys_addr &= PAGE_MASK;
size = PAGE_ALIGN(last_addr + 1) - phys_addr;
在这里我们使用了 PAGE_MASK
用于清空除前 12 位之外的整个 phys_addr
。PAGE_MASK
宏定义如下:
#define PAGE_MASK (~(PAGE_SIZE-1))
我们知道页的尺寸是 4096 个字节或用二进制表示为 1000000000000
。PAGE_SIZE - 1
就会是 111111111111
,但是使用 ~
运算后我们就会得到 000000000000
,然后使用 ~PAGE_MASK
又会返回 111111111111
。在第二行我们做了同样的事情但是只是清空了前 12 个位,然后在第三行获取了这个区域的页对齐尺寸。我们获得了对齐区域,接下来就需要获取新的 ioremap
区域所占用的页的数量然后计算固定映射下标:
nrpages = size >> PAGE_SHIFT;
idx = FIX_BTMAP_BEGIN - NR_FIX_BTMAPS*slot;
现在我们用给定的物理地址填充了固定映射区域。循环中的每一次迭代,我们都调用一次 arch/x86/mm/ioremap.c 中的 __early_set_fixmap
函数,为给定的物理地址加上页的大小 4096
,然后更新下标和页的数量:
while (nrpages > 0) {
__early_set_fixmap(idx, phys_addr, prot);
phys_addr += PAGE_SIZE;
--idx;
--nrpages;
}
__early_set_fixmap
函数为给定的物理地址获取了页表入口(保存在 bm_pte
中,见上文):
pte = early_ioremap_pte(addr);
在 early_ioremap_pte
的下一步中我们用 pgprot_val
宏检查了给定的页标志,依赖这个标志选择调用 set_pte
还是 pte_clear
:
if (pgprot_val(flags))
set_pte(pte, pfn_pte(phys >> PAGE_SHIFT, flags));
else
pte_clear(&init_mm, addr, pte);
As you can see above, we passed FIXMAP_PAGE_IO
as flags to the __early_ioremap
. FIXMPA_PAGE_IO
expands to the: 就像你看到的,我们将 FIXMAP_PAGE_IO
作为标志传入了 __early_ioremap
。FIXMPA_PAGE_IO
从以下
(__PAGE_KERNEL_EXEC | _PAGE_NX)
标志拓展而来, 所以我们调用 set_pte
来设置页表入口,就像 set_pmd
一样,只不过用于 PTE
(见上文)。我们在循环中设定了所有 PTE
,我们可以看到 __flush_tlb_one
的函数调用:
__flush_tlb_one(addr);
这个函数定义在 arch/x86/include/asm/tlbflush.h中,并通过判断 cpu_has_invlpg
的值来决定调用 __flush_tlb_single
还是 __flush_tlb
:
static inline void __flush_tlb_one(unsigned long addr)
{
if (cpu_has_invlpg)
__flush_tlb_single(addr);
else
__flush_tlb();
}
__flush_tlb_one
函数使 TLB 中的给定地址失效。就像你看到的我们更新了页结构,但是 TLB
还没有改变,这就是我们需要手动做这件事情的原因。有两种方法做这件事。第一种是更新 cr3
寄存器, __flush_tlb
函数就是这么做的:
native_write_cr3(native_read_cr3());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 invlpg
命令来使 TLB
入口失效。让我们看看 __flush_tlb_one
的实现。就像我们所看到的,它首先检查了 cpu_has_invlpg
,定义如下:
#if defined(CONFIG_X86_INVLPG) || defined(CONFIG_X86_64)
# define cpu_has_invlpg 1
#else
# define cpu_has_invlpg (boot_cpu_data.x86 > 3)
#endif
如果 CPU 支持 invlpg
指令,我们就调用 __flush_tlb_single
宏,它拓展自 __native_flush_tlb_single
:
static inline void __native_flush_tlb_single(unsigned long addr)
{
asm volatile("invlpg (%0)" ::"r" (addr) : "memory");
}
__flush_tlb
的调用知识更新了 cr3
寄存器。在这步结束之后 __early_set_fixmap
函数就执行完了,我们又可以回到 __early_ioremap
的实现了。因为我们为给定的地址设定了固定映射区域,我们需要将 I/O 重映射的区域的基虚拟地址用 slot
下标保存在 prev_map
数组中。
prev_map[slot] = (void __iomem *)(offset + slot_virt[slot]);
然后返回它。
第二个函数是 early_iounmap
,它会解除对一个 I/O 内存区域的映射。这个函数有两个参数:基地址和 I/O 区域的大小,这看起来与 early_ioremap
很像。它同样遍历了固定映射槽并寻找给定地址的槽。这样它就获得了这个固定映射槽的下标,然后通过判断 after_paging_init
的值决定是调用 __late_clear_fixmap
还是 __early_set_fixmap
。当这个值是 0 时会调用 __early_set_fixmap
。最终它会将 I/O 内存区域设为 NULL
:
prev_map[slot] = NULL;
这就是关于 fixmap
和 ioremap
的全部内容。当然这部分不可能包含所有 ioremap
的特性,仅仅是讲解了初期 ioremap
,常规的 ioremap
没有讲。这主要是因为在讲解它之前需要了解更多内容才行。
就是这样!
讲解内核内存管理的第一部分到此结束,如果你有任何的问题或者建议,你可以直接发消息给我twitter,也可以给我发邮件或是直接创建一个 issue。
英文不是我的母语。如果你发现我的英文描述有任何问题,请提交一个PR到linux-insi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