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gesort-concurrent

# A07: mergesort-concurrent

預期目標

  • 作為 concurrency 的展示案例
  • 學習 POSIX Thread Programming,特別是 synchronization object
  • 為日後效能分析和 scalability 研究建構基礎建設
  • 學習程式品質分析和相關的開發工具

案例分析: mergesort-concurrent (對單向 Linked List)

兩大重點:

  • 排序的對象是 singly-linked list
  • 利用 POSIX Thread 處理,需要一併操作 synchronization object

取得程式碼並測試: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sysprog21/mergesort-concurrent
$ cd mergesort-concurrent
$ make
$ ./sort

程式輸出,提示以下用法:

usage: ./sort [thread_count] [input_count]

比方說 ./sort 4 8,執行後會看到 "input unsorted data line-by-line" 提示訊息,請輸入 8 組數字,每個都用 Enter (換行) 分隔。之後即可看到輸出。

在 GNU bash 中,可善用 $RANDOM 環境變數,取得介於 0~32767 之間的亂數,於是我們可透過以下指令來作自動測試:

$ (for i in {1..8}; do echo $RANDOM; done) | ./sort 4 8

輸出的 "sorted results" 訊息後方應該有 8 組數值,由小到大排列。

manager-worker 架構

示意圖如下:

digraph hierarchy {
    nodesep=0.5 // increases the separation between nodes
    node [color=black,fontname=Courier,shape=box] //All nodes will this shape and colour
    edge [color=black, style=dashed] // All the lines look like this
    Manager->{Worker1 Worker2 Worker3}
}

為了分配工作,在 worker thread 實作 Task 的機制。每個主要的操作會先被放進 task queue 裡頭,空閒的 thread 再從 task queue 裡頭提取 task 執行,如下面的步驟:

digraph {
開始Process[shape="box", style=rounded];
是否為結束Task[shape="diamond"];
結束Process[shape="box", style=rounded];
開始Process->提取Task->是否為結束Task
是否為結束Task->重發結束Task[label="是"]
重發結束Task->結束Process
是否為結束Task->執行Task[label="否"]
執行Task->提取Task;
}

只要把我們的操作寫成 task,就能順利執行。

Linked List

Linked list 是由各個 node,透過指標串聯而成。先定義 node_t 型別

typedef intptr_t val_t; /* 不僅可放數值,也能放指標 */
typedef struct node {
    val_t data; /* 欲儲存的資料 */
    struct node *next; /* next 指標 */
} node_t;

node 建立後,就可繼續定義 llist_t:

typedef struct llist {
    node_t *head;
    uint32_t size;
} llist_t;

定義完型別,接著是各種操作:

// 建立新的 list 物件
llist_t *list_new();

// 從 list 插入給定資料
int list_add(llist_t *the_list, val_t val);

// 逐一印列 list 內容
void list_print(llist_t *the_list);

// 產生新的節點
node_t *new_node(val_t val, node_t *next);

// 取得某個 index 的節點資訊
node_t *list_get(llist_t *the_list, uint32_t index); 

Thread pool

定義 task_t 來封裝 task:

typedef struct _task {
    void (*func)(void *); /* 對應到最終執行的函式 */
    void *arg; /* 傳入的參數 */
    struct _task *next, *last;
    /* 因為 queue 要用 doubly-linked list,
       需要儲存 next 和 last */
} task_t;

定義Task的free操作

int task_free(task_t *the_task);

再來是 thread pool 所需的 queue 結構:

typedef struct {
    task_t *head, *tail;
    pthread_mutex_t mutex;
    pthread_cond_t cond;
    uint32_t size;
} tqueue_t;

int tqueue_init(tqueue_t *the_queue);
task_t *tqueue_pop(tqueue_t *the_queue);
uint32_t tqueue_size(tqueue_t *the_queue);
int tqueue_push(tqueue_t *the_queue, task_t *task);
int tqueue_free(tqueue_t *the_queue);

接著把 queue 和 thread 包裝成 thread pool:

typedef struct {
    pthread_t *threads;
    uint32_t count;
    tqueue_t *queue;
} tpool_t;

int tpool_init(tpool_t *the_pool, uint32_t count,
               void *(*func)(void *));
int tpool_free(tpool_t *the_pool);

之後實做task_run 作為稍早提到流程圖的主迴圈 (main-loop)

void *task_run(void *data)
{
    task_t *cur_task = NULL;
    while (1) {
        cur_task = tqueue_pop(pool->queue);
        if (cur_task){
            if (!cur_task->func) {
                tqueue_push(pool->queue, cur_task);
                break;
            } else{
                curTask->func(cur_task->arg);
                task_free(cur_task);
            }
        }
    }
    pthread_exit(NULL);
}

有了這樣的基礎建設,我們的 mergesort 就很容易透過 task 這樣的包裝,加入 thread pool 中。前述程式碼已經用到物件導向的設計模式,可見 你所不知道的C語言: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篇

分析 mutex contention

mutrace 可用來偵測 lock contention,使用很方便,不需要重新編譯程式碼。

$ sudo apt-get install mutrace

搭配前述亂數輸入自動測試,執行以下命令:

$ (for i in {1..8}; do echo $RANDOM; done) | mutrace ./sort 4 8

mutrace 的輸出:

mutrace: Showing statistics for process sort (pid 8978).
mutrace: 3 mutexes used.

Mutex #0 (0x0x559cfdae59b0) first referenced by:
	/usr/lib/mutrace/libmutrace.so(pthread_mutex_init+0xec) [0x7f8d7fc3862c]
	./sort(tqueue_init+0x38) [0x559cfc426315]
	./sort(tpool_init+0x6a) [0x559cfc42656a]
	./sort(main+0x16b) [0x559cfc426d32]
	/lib/x86_64-linux-gnu/libc.so.6(__libc_start_main+0xf1) [0x7f8d7f6703f1]

Mutex #1 (0x0x7f8d7d23f380) first referenced by:

Mutex #2 (0x0x559cfc6280a0) first referenced by:
	/usr/lib/mutrace/libmutrace.so(pthread_mutex_init+0xec) [0x7f8d7fc3862c]
	./sort(main+0x125) [0x559cfc426cec]
	/lib/x86_64-linux-gnu/libc.so.6(__libc_start_main+0xf1) [0x7f8d7f6703f1]

mutrace: Showing 3 most contended mutexes:

其中 tqueue_init+0x38 就是實際執行的地址,可用 addr2line 來找出對原始程式碼的對應,注意,要確保編譯時加入 -g 參數,確保包含 debug info 的執行檔正確產生。以這個地址來說,對應的原始程式碼為:

$ addr2line -e sort 0x38
mergesort-concurrent/main.c:167

延伸閱讀:

GraphViz

[ source ] Graphviz 是個依據給定指令的製圖軟體,不過說是繪圖軟體,它能繪的圖並不是一般人想像中的漫畫或 logo,而是數學意義上的 "graph",比較通俗的說法就是「關係圖」。

舉例來說,像是下面這種圖,展示 Unix 家族

用手畫會很痛苦,而 Graphviz 可以替使用者搞定它。Graphviz 提供一套語言,讓您能直接陳述圖片上的節點、邊、方向等性質。之後,由它來為您產生整張圖片。

Graphviz 能畫的圖片有許多種,可在官方網站找到更多範例。

HackMD 已經支援 GraphViz,本頁 mergesort 的圖例就是用該工具繪製。按右上方 之後再按左上方 ,查看 GraphViz 的使用。

Git Hooks

[ source ] Git 和其他版本控制系統一樣,可在某些重要事件發生時,自動觸發自訂腳本。Git hook 可分客戶端和伺服器端,這邊我們只解說客戶端 hooks 如何自動化工作流程。

每個 Git repository 中都有一個 .git/hooks 目錄,裡面的內容如下:

applypatch-msg.sample  pre-applypatch.sample      pre-push.sample
commit-msg.sample      pre-commit.sample          pre-rebase.sample
post-update.sample     prepare-commit-msg.sample  update.sample

這是 Git 提供給我們的 sample script,讓我們參考用的,script 的檔名就是對應的事件,這邊有一份完整可以使用的事件 list。

如果我們想要安裝一個 hook,在每次 commit 前讓他自動執行某個腳本,就在這個目錄中,新增一個名為 pre-commit 的 script file(注意沒有副檔名,檔案要設為可執行),這樣在 commit 前就會自動執行這個腳本。

pre-commit 大概是最多人使用的 hook,他可以讓我們在 commit 前對我們的修正做些檢查,例如用靜態分析工具 (如jshint)先行掃描,以便確保程式的品質。

mergesort-concurrent 提供一份特製的 Git pre-commit hook,可在每次提交修改時,自動檢查程式排版風格是否一致,並且檢驗 C 語言程式是否存在潛在的錯誤。使用前,記得先安裝 astylecppcheck 套件:

$ sudo apt-get install astyle cppcheck

之後只要在 mergesort-concurrent 所在的目錄執行以下指令即可安裝特製的 Git hooks:

$ scripts/install-git-hooks

接著我們來測試。在 thread.c 中有一段程式碼:

int task_free(task_t *the_task)
{
    free(the_task->arg);
    free(the_task);
    return 0;
}

如果我們在 free(the_task); 後面追加一行一樣的敘述,也就是重複呼叫 free(),這就會導致 double free。當我們貿然將這樣的程式碼提交給 Git 時,特製的 Git pre-commit hook 就會偵測並回報給我們:

$ git commit -a
[thread.c:7]: (error) Memory pointed to by 'the_task' is freed twice.

Fail to pass static analysis.

關於指標的注意須知,可參考 你所不知道的C語言:指標篇。類似 cppcheck 的靜態分析工具很多,像是 Clang Static Analyzer

UNIX 指令組合的魔法

  • phonebook-concurrent 裡頭的 dictionary/words.txt 複製出來,然後透過 UNIX 指令打亂順序,之後重新導向到另一個檔案
$ uniq words.txt | sort -R > input.txt

這樣我們就有新的資料輸入。

作業要求

  • 將 merge sort 的實做改為可接受 phonebook-concurrent 的 35 萬筆資料輸入的資料檔
    • 字典檔資料需要事先用 sort -R 處理過
    • 思考如何得到均勻分佈的亂數排列,並且設計自動測試的機制
  • 研究 thread pool 管理 worker thread 的實做,提出實做層面的不足,並且參照 concurrent-ll,提出 lock-free 的實做
  • 學習 concurrent-ll (concurrent linked-list 實作) 的 scalability 分析方式,透過 gnuplot 製圖比較 merge sort 在不同執行緒數量操作的效能
    • 注意到 linked list 每個節點配置的記憶體往往是不連續,思考這對效能分析的影響
  • 一併嘗試重構 (refactor) 給定的程式碼,使得程式更容易閱讀和維護。延續 A05: introspect,不只是在共筆上用文字提出良性詳盡的批評,也該反映在程式碼的變革
  • 共筆的內容儘量用 GraphViz 製作
  • 截止日期:
    • 08:00AM Oct 7, 2016 (含) 之前
    • 越早在 GitHub 上有動態、越早接受 code review,評分越高

挑戰題


书籍推荐